無機燒結閉孔硬質發泡材料是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一種保溫功能建材,其有三大分支,分別是:泡沫玻璃、發泡陶瓷和發泡微晶玻璃,它們是建筑節能防火的重要材料,同時也是節能裝配式建筑的重要部件。
其中發泡陶瓷根據發泡劑種類、還原性發泡劑使用量和氧化劑使用量,以及發泡后的顏色,可分為黑色發泡陶瓷、灰白色發泡陶瓷和彩色輕質發泡陶瓷。黑色發泡陶瓷體積密度一般在150~450kg/m³,灰白色發泡陶瓷體積密度一般在200~450kg/m³,彩色輕質發泡陶瓷體積密度一般在350~2000kg/m³。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發泡陶瓷生產廠家有18家,用于外墻保溫的釉面裝飾灰白色發泡陶瓷生產廠家有4家,用于室內外裝修的輕質發泡陶瓷生產廠家有8家左右。從產品性能和用途上來看,發泡陶瓷產品可以分為:絕熱產品(導熱系數在0.065~0.080 w/m•k,體積密度在150~250kg/m³)、保溫產品(導熱系數在0.080~0.10 w/m•k,體積密度在250~350kg/m³)、隔音隔墻產品(導熱系數在0.10~0.20w/m•k,體積密度在350~650kg/m³)和輕質裝飾產品(導熱系數在0.15~0.50w/m•k,體積密度在650~2000kg/m³)。
導熱系數符合保溫絕熱標準的黑色發泡陶瓷和灰白色發泡陶瓷,也可應用于石油化工、煙囪防腐、船舶絕熱和建筑保溫等行業的保冷絕熱領域。
用輥道窯無墊板裸體燒成方法生產的灰白色發泡陶瓷可以實現一次布料裝飾、二次布料裝飾、釉線釉料裝飾和浮雕刻畫裝飾,灰白色發泡陶瓷可以通過釉面裝飾、涂料裝飾和浮雕刻畫裝飾用作室內外裝修裝飾和工藝裝飾,具備輕質、隔音、保溫、隔熱等作用。
彩色發泡陶瓷可以通過浮雕刻畫裝飾制作成版畫、線條和藝術品,用作室內外裝修裝飾和工藝裝飾。
發泡陶瓷逐漸成為行業熱點
據報道,1988年日本伊耐公司首次開發出具有保溫作用的外墻裝飾保溫用發泡陶瓷。據葉恒青先生的文章所述,國內是佛山宏豐陶瓷公司于1994年實現了發泡陶瓷研究和試產。1997年以后武漢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景德鎮陶瓷學院、浙江建筑科學研究院、江蘇建筑科學研究院先后開展了發泡陶瓷的研究工作。2007年江蘇一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黑色發泡陶瓷保溫板出窯。
2008年杭州諾貝爾陶瓷、佛山歐神諾陶瓷、蒙娜麗莎陶瓷、鷹牌陶瓷開展了以拋光磚廢渣為主體原料和輥道窯為生產設備的發泡陶瓷研究和生產工作,佛山歐神諾陶瓷研制的有色發泡陶瓷浮雕板產品———晶立方和浮世繪曾轟動一時。2009年由歐神諾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主持起草的《輕質陶瓷磚》行業標準正式頒布,并于2010年6月1日正式實施。而鷹牌陶瓷研發的發泡陶瓷墻漆磚,導熱系數在0.080~0.10 w/m•k,體積密度在250~350kg/m³,具有保溫作用。
2011年信陽科美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開始研制以珍珠巖為主體原料的發泡陶瓷釉面裝飾保溫板,并分別于2012年和2013年實現了生產化和市場化。進入2015年,隨著行業標準JGJ/T350-2015《保溫防火復合板應用技術規程》于12月1日起實施,發泡陶瓷釉面裝飾保溫板全國市場開始逐步形成。進入2017年,行業標準JG/T511-2017《建筑用發泡陶瓷保溫板》于10月1日起實施,《輕質保溫裝飾板建筑構造》-科美輕質石材保溫板參考圖集發布實施,發泡陶瓷釉面裝飾保溫板的標準化工作終于完成,全國市場逐步開始熱起來。2018年,發泡陶瓷釉面裝飾保溫板成為行業熱點。
中央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2016年2月6日)中提出:依法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貫徹“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筑方針!兑庖姟愤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
綠色建筑將促進節能建材、裝配式建材發展,建筑與裝修一體化、裝配式化已經是大趨勢。無機燒結閉孔硬質發泡材料作為綠色建材,不可能再以傳統方式提供產品,必須提供系統產品、可裝配式部件產品,但目前業內的企業卻很少能做到這一點,這也是制約無機燒結閉孔硬質發泡材料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需要解決綠色發展問題
綠色發展離不開節能、節材、環保三個支撐點,沒有這三個支撐點,既無法立項,也無法獲得可持續發展。泡沫玻璃長期不溫不火,主要是現有技術原料中的廢玻璃無法滿足生產需求,玻璃廠廢玻璃已經實現了資源再生,小玻璃廠也已不復存在,泡沫玻璃無法獲得可持續的生產原料。由此可見,發泡陶瓷在原料上也不能過渡依賴珍珠巖微粉,拋光磚廢渣,這兩類原料都過渡依賴主體產業。近年來信陽珍珠巖開采業、珍珠巖礦砂加工業、膨脹珍珠巖生產企業由于受環境政策和市場形勢制約,已經逐漸退出市場,陶瓷企業也面臨市場和環境的雙重壓力,所以發泡陶瓷不能寄生于陶瓷產業和珍珠巖產業,必須走自己的路。大宗固體廢棄物其實有很多,加強大宗固體廢物的標準化、規范化加工,改進現有生產原料途徑和原料加工、儲存管理方法,是必由之路。
現有發泡微晶玻璃及其復合產品,過渡依賴化工產品和礦業產品,生產原料所用的微晶玻璃料需要經過一次粉碎、熔融、水淬、造;蛑品圻^程,同時發泡晶化生產過程需要窯具、經過隧道窯或輥道窯長達12小時以上的燒制過程,并且需要經過切割、拋光等加工,屬于高耗能、高耗材行業,而且成品率也不高,市場也不一定能接受其高昂的價格,也需要反思。
需要真正解決市場問題
當前,“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八字建筑方針是無機燒結閉孔硬質發泡材料及制品進入市場的基本準則。
對于產品的適用性,各級政府都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政府條例、管理條例、管理規定、工程規范、產品標準、以及市場準入退出機制等規定,產品只有滿足這些規定才能進入市場,否則只有退出市場。
對于產品的經濟性,也必須滿足物美價廉的基本準則。市場是殘酷的,產品沒有經濟性,也就無法實現適用性,企業沒有利潤,也就無法持續發展。
對于產品和生產工藝的綠色性,首先應該滿足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準則,否則首先就無法立項,更無法解決能源問題、資源問題,還有可持續問題。
對于產品的美觀性,人靠衣服馬靠鞍,一個企業需要企業文化給予內心美和外在美,一個產品也需要通過不斷創新給予功能內涵和裝飾性強、配套設計和配套服務完善的外延美。
只有解決了市場問題,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才具備百花齊放的條件,也才能從甕里走出來,一片海闊天空。